花生食品分会

加工适宜性评价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助推花生产业由“大”变“强”跨越发展

创建时间:2021-03-19 08:24

2020年我国花生产量1750万吨,花生油、酱、蛋白等主要加工产品产量363万吨,进出口贸易量占全球20%,均居世界首位,是名副其实的花生生产、加工与贸易大国,却不是加工强国。长期存在原料混收混用、产品品质差、产业效益低的瓶颈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尚未建立花生加工适宜性评价技术与科学分类方法,加工专用品种缺乏;缺少专用品种的专用加工工艺,产品品质难以提升,严重阻碍产业提质增效与转型升级。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王强研究员带领团队,历经十年,系统构建了花生加工适宜性评价与提质增效关键技术。该成果揭示了原料关键指标与产品品质的关联机制,创建了花生加工适宜性评价理论体系与技术方法,实现了传统评价技术的革新;自主创制了花生加工特性指标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新技术新设备,首次按加工用途进行科学分类并筛选出花生加工专用品种,破解了混收混用的瓶颈问题;创建了专用品种的专用加工工艺,首次研发出高油酸原生初榨花生油、高品质花生酱等系列新产品,显著提升了品质与效益。获发明专利61件(美国3件、欧洲1件、日本1件、澳大利亚4件)、实用新型/外观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12件、行业标准2项;出版中英文专著5部,发表论文112篇。

技术成果在嘉里、金胜、长寿等多家龙头企业推广应用,实现了低饱和浓香花生油、原生初榨高油酸花生油的成功上市,花生油长链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了26.36%且吡嗪类特征风味提升了30.05%、酸价低53.33%、油酸提高了27个百分点,利润率比原有产品分别提高了4.79、2.09、5.03个百分点;花生酱粘度适宜(28.70 g)、与市售JIF花生酱相比涂抹性提升20.59%,利润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花生蛋白pH 3下溶解性高达94.41%、凝胶硬度提高了1.84倍,利润率比原有产品高了1.84个百分点。技术成果还为高品质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专用原料保障,新增产量2.44万吨,产品出口欧盟、日本等多个国家,新增销售花生品质速测仪35台。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108.68亿元、新增利润10.65亿元。技术成果通过中国农学会第三方评价:成果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花生加工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加工特性指标的便携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设备及专用品种专用制油工艺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

该成果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是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参展成果。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与产业界产生了广泛影响,获得了美国花生研究与教育学会前主席Corley C. Holbrook的高度认可,并为Springer集团出版的《Peanut Processing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y Evaluation》作序,是国际权威花生信息网站(Peanut Information Network System)报道的唯一中国花生加工研究团队;成果首次建立了花生专用品种与加工特性基础数据库,启动了全球首个花生加工品质评价相关的国际大科学计划,得到了美国、阿根廷、塞内加尔等各国专家的响应和参与,把握了国际话语权;技术成果为育种专家品种选育和企业原料收购提供了技术设备保障,建立了花生加工专用品种种植基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业效益。

该成果破解了原料混收混用、产品品质差、产业效益低与国际竞争力弱的产业瓶颈问题,全面推进了我国由花生加工大国向加工强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