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食品分会

“花生加工特性研究与适宜性评价技术创新及应用”成果通过中国农学会评价

创建时间:2018-10-09 17:28

2018年10月8日,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委托,中国农学会在北京组织了“花生加工特性研究与适宜性评价技术创新及应用”的成果评价会。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朱蓓薇教授为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张新友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市农业科学院赵春江研究员为副组长的9人专家组,本着“提升科研质量、促进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的宗旨,从科研立项、研发过程、推广应用等主要环节对该成果进行咨询评价。评价会由中国农学会科技评价处边全乐处长主持。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花生生产与加工国,8000余份花生品种资源、285个主栽品种为花生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由于长期以来没有从加工适宜性角度开展原料特性与品质评价技术研究,导致花生加工专用原料品种缺乏,制约了花生加工业健康发展。团队在成果完成人王强研究员的带领下,历经十年的联合攻关,从花生原料加工特性指标的分布范围与突出特点、快速检测技术装备,加工适宜性评价模型、指标体系与等级标准,加工品质评价技术及基础数据库建立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解决了制约花生加工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提升花生原料品质、推动花生产业技术升级、提高花生产品国际竞争力提供了科技支撑。

朱蓓薇 院士 

赵春江 院士 

边全乐 处长 

王强 研究员

专家组听取完成单位汇报,通过审阅成果研究报告、核查创新佐证材料以及质询和评议,一致认为:

该成果针对长期以来我国花生原料加工特性不明,缺乏加工特性指标快速检测新技术新装备,未从加工适宜性角度开展原料特性与品质评价技术研究,尚无花生加工专用品种科学分类方法等突出问题,明确了我国花生原料加工特性指标的分布范围与突出特点,自主创制了加工特性指标检测新技术新装备;创建了花生加工适宜性评价模型、指标体系和等级标准;首次构建了花生加工适宜性评价技术方法,建立了花生专用品种与加工品质基础数据库。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花生加工适宜性评价模型与技术方法,以及花生加工特性指标的单粒便携式快速检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33件(美国2件、日本1件)、实用新型/外观专利3件、软件著作权9件;制定行业标准6项;出版著作6部(英文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74篇,SCI/EI 35篇,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特等奖,被选为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展参展成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